莲城网5月1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雅 )九块大小不一的汉白玉石雕及花岗岩石雕,石雕上的龙和瑞兽栩栩如生,雕刻精美,其中一块石雕上清晰地雕刻着“濂溪祠”三个大字。这九块石雕是市博物馆的“新成员”,上个月才被发现送至这里。它们是金湘潭繁荣景象的“见证者”。怀着好奇心,我们探寻了这段起源。
拆迁中发现重要文物
“你们看,这老墙之间有石雕!先不要动,看是不是文物……”近日,在大埠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拆除过程中,大河西棚改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南步街与平政路交叉路口东北角一栋民房里,发现了一些埋藏在墙与墙之间的石雕。上报市文物局后,文物专家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这些是汉白玉石雕,确属文物。经过多方协调,当晚,市文物局派专人驻守现场。第二天上午,市文物局组织专业团队对这些文物进行了拆移,并将它们送至了市博物馆保护与收藏。
文物身份说法不一
“经初步鉴定,专家们对这些石雕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不过大多数专家偏向第一种说法。”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石雕应来自永州会馆,因其中一块石雕上刻有“濂溪祠”三字。据《湘潭老城记忆》及《湘潭老城故事》记载,明清以来,湘潭就是万商云集之地,时称“五方杂处”,会馆甚多。当时各会馆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江西会馆以许真人许逊为保护神,故名万寿宫。临丰会馆以神农、药王、财神为保护神,故称三皇宫。江苏会馆以“天、地、水”三官为保护神,故名三官殿。福建会馆敬奉妈祖,故称天后宫。位于万家巷口的永州会馆,因其祀奉的保护神是宋代周敦颐(号濂溪),故称濂溪祠。永州多水手、多排客、多木材商,他们把永州盛产的瑶杉、楠木等运到湘潭。湘潭的木材市场,江中的大木排几乎都是永州人的。但湘潭的永州会馆位于城区的十总,而发现这些石雕的位置却是在九总,于是就有了第二种说法——认为这些石雕所在地应为粤东馆遗址。但粤东馆在战争时期已被日军的飞机炸毁。
“这两种观点各据一辞,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文物的出土,为证明湘潭在明清时期的繁荣景象,及商业集散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